青海全省银行业开展“绿色信贷示范年”活动,对未达到环保标准的项目和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制”!截至9月末,青海全省绿色信贷余额1552.35亿元,较年初增长342.59亿元,增长率为28.58%,比全省各项信贷余额增速高12%,绿色信贷工作成效明显。
10月28日,青海省银行业绿色信贷工作观摩交流会在西宁举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等六家银行分别就绿色信贷工作机制、模式、项目产品落地进行了交流。
2015年,青海银监局组织全省银行业开展了“绿色信贷示范年”活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承担和履行社会环境责任,以绿色信贷支持循环经济发展,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帮助企业淘汰过剩产能,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效发挥信贷投向对资源的引导配置作用。
在开展“绿色信贷”的过程中,各家银行纷纷实施了环评手续、环保达标“一票否决”制,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对于未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的项目和企业实行“环保达标一票否决制”;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严格实行环保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 青海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实施环评手续“一票否决”制。
与此同时,各家银行严格控制对“两高一剩”行业的信贷,并及时清退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环保要求的信贷项目。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严格控制向高耗能、高污染和高环境风险贷款项目承诺贷款,对不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法规的限制、淘汰类项目、工艺、设备等,一律不提供信贷支持;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在授信审批中严格控制“两高”企业的信贷投放,及时清退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环保要求的信贷项目;青海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着力压降“两高一剩”及存在环境风险行业的信贷支持。
2015年, 交通银行青海省分行减退某公司授信,该公司主营高碳铬铁生产及销售,属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环境不友好,环境风险较高。通过该授信客户的减退,为银行更好推进减退加固工作、巩固提升绿色信贷工作成效具有积极意义。
一些银行通过与环保部门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及时掌握相关企业环境风险。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针对归属环保厅重点监控名单的授信客户,坚持每月上门了解企业治污进展,要求企业定期提交环评监测报告,同时积极与相关环保部门了解企业环保达标情况,将环保作为贷后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青海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建立环保信息互通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各级环保部门、节能减排主管部门的工作衔接,及时掌握相关企业环境违法、环保审批、环保认证、清洁生产审计等信息,对发生环境风险的客户,及时制定应急预案并采取风险缓释措施,严防由于企业环境风险引发的信贷风险。
优质项目储备仍然不足,成为制约青海省绿色信贷增长的重要因素。青海省内大项目少,尤其在经济新常态下,能够满足贷款发放条件的项目储备不足,一定层面上制约了绿色信贷业务的推动和发展。另外,在专业人才储备和绿色信贷业务专业化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据介绍,未来,青海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继续把落实国家化解过剩产能政策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加强与政府及企业的联系、联动,增强对青海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省内工业重大技术进步项目和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围绕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提供配套金融服务,一方面大力支持退牧还草、封山育林、湿地建设、水污染防治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另一方面积极支持承载生态移民的小城镇建设,同时积极扶持藏区特色产业和高原生态旅游业发展,促进搬迁牧民创业就业,实现稳定转移和生态可持续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