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库浏览完毕

重新浏览
推荐图库
1 / 2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怎一个“定价”了得

2015-09-17 3450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需要探索绿水青山的定价方法和定价机制。但是,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兼顾林业的生态和生产功能,重视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以制度建设为绿色发展提供保障,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

      3位专家结合浙江、福建、河南发展实际所做的分析和建议,对强化、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而言,不乏参考价值。

      充分发挥林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需要完善林业法规和政策。

      浙江:思考绿水青山的定价机制

      沈满洪

      从浙江省部分地区的实践经验看,有些区域、有些领域的绿水青山已经实现了其金山银山的价值,例如遂昌的生态休闲农庄、缙云的高山水田茭白等,已经实现了部分农民的致富。但是,就整体而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实现还需要一个过程。对丽水市、淳安县等地的调研结果表明,绿水青山不仅还没有使得整个地区走向富裕,而且还没有接近摆脱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为什么理论上已经可以阐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实践中还有这么大的距离呢?原因在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实现存在着障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实现对策建议包括:

      建立生态价值评价机制。实现绿水青山的金山银山价值,首先需要解决定价方法和定价机制问题。通过对一条河、一座山的生态价值的评价,可以对一个区域的绿水青山的总体价值作出一个评判,从而为价值实现奠定基础。

      探索生态产品营销渠道。探索的内容包括:通过定点供应连锁店的方式,扩大“一县一品”甚至“一乡一品”的品牌效应;通过产品论证等方式,为生态产品提供特殊的标识。

      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浙江是最早实施省级生态补偿制度的省份,2005年~2014年已经实践了10个年头。但是,从笔者对杭州市、丽水市的调研结果看,获得生态补偿的资金额度与生态效益的外溢效益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因此,对于具有显著公共物品属性的部分,要加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力度;对于可能进行生态产权界定的部分,要积极探索受益者补偿的机制,例如国家极力倡导的水权交易、碳汇交易等机制。

      福建:先行先试用好森林资源

      马祥庆

      福建是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林业资源非常丰富,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林业产业发展和林权改革都走在全国前列,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因此,要创新现代林业经营理念,加大林业经营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改变传统林业经营思想,树立改善生态和民生的现代林业经营方向。

      ——树立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福建生态环境特点,充分发挥林业在“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制定符合福建生态环境的治理措施,提高林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为人民提供优美环境、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宜人气候、安全生态和绿色食品等多种生态产品。

      ——健全南方林业科技支撑体系,提高林业经营水平。引导林业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协同科技创新,抓紧制定和完善林业行业标准,积极开展无公害林产品、绿色食品的标准化认证等工作。巩固森林的分类经营,科学选择和搭配树种,加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提升福建森林整体质量和生态功能。

      ——深化适合生态文明建设的集体林权改革,建立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推动林业经营权和林地资源的依法自愿流转,促进林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林业企业生态化发展。

      ——建立完善的林业生态补偿机制。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背景下考虑合理补偿标准,推行重点生态保护区绿色GDP核算机制,强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争取国家和国际补偿,建立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基金。

      ——完善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林业法规、政策和评估体系。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背景下,福建要加强地方林业立法,完善执法程序,提升执法水平,加快建立林业综合执法平台,增强人民群众的林业生态文明理念和法治意识。

      ——建立具有南方特色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林业生态文化是现代林业的基本内容之一,对弘扬生态文明、推动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福建应加强具有南方特色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文化村等生态文化设施建设,利用网络、手机、报刊等多种媒体加强林业生态文化的舆论宣传,推动林业生态文化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河南:是否“美丽”看制度建设

      赵保佑

      实现“十三五”美丽河南建设规划和建设目标,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在绿色化制度建设上做出有力保障。包括政策、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各种规范性文件,涵盖制度的制定、执行、监督、调整的全过程。

      ——构建推动绿色化的规划制度。在河南作为粮食主产区的大规划前提下,加快实施省内各主体功能区的空间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和整治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加快落实市县主体功能定位,在市县两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统筹考虑本区域内的产业布局、能源结构、资源结构和环境保护等安排,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构建推动绿色化的监管制度。按照“谁主管、谁牵头、谁负责”原则,加强行政监管;推进环境能动司法和联动执法;整合环境审判资源,集中行使环境司法权,推行涉及环境的民事、刑事、行政、执行案件的“四合一”审执模式;将行政处罚、司法处罚等信息与市场准入、财政补贴、信贷支持、土地使用、税收优惠等挂钩,营造“守法者得实惠、违法者付代价”的社会氛围。

      ——构建推动绿色化的考核评价制度。完善地方考核评价制度,针对不同的功能区域定位,分类建立区域发展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区域的能源、资源秉性和发展阶段,优化考核评价标准。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任用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环境责任的任期审计和离任审计,对造成严重污染环境、严重破坏生态者实行终身追责。

  • 环保网
    加关注1
  • 最具影响力的环保产业互联网平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推荐图库

2024-05-288

2024-05-254

2016-10-315

2016-01-143

2015-12-287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0215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