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进展

   2015-12-10 2490
核心提示: 2014年是生活垃圾焚烧行业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中垃圾焚烧任务着力推进的关键一年。

      一、发展总览

      1、焚烧设施建设提速,投运和启动规模超40万吨/天

      2014年是生活垃圾焚烧行业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中垃圾焚烧任务着力推进的关键一年。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城市共建成生活垃圾焚烧设施187座,总焚烧规模达18.5万吨/日,占无害化处理能力的34.8%,其中东部地区焚烧技术占比达43.4%;县城已建成焚烧厂31座,总焚烧规模1.08万吨/日;全国城市和县城投运的焚烧设施总处理能力为19.58万吨/日。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4月全国还有22万吨/日的焚烧设施已启动,其中包括在建项目121座,处理规模11.9万吨/日,签约项目106座,处理规模为10.1万吨/日。目前来看,“十二五”规划的垃圾焚烧厂大部分都进入了启动阶段,但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建成30.72万吨/日的规划目标焚烧规模仍有难度,预期焚烧厂的高速建设将延续至“十三五”。

      2、市场容量持续增长,并购和上市热潮中价格战硝烟渐起

      随着垃圾焚烧行业的不断成熟,各项利好政策不断发布,垃圾焚烧市场迎来的爆发式增长。2014年,新中标焚烧项目规模逾78000吨/日,市场增长惊人。未来几年,随着中小城镇市场将逐渐打开,垃圾焚烧发电仍具市场潜力。随着相关环保政策密集出台,环保产业成为新兴产业之一,产业资本向环保领域聚集,行业投资增速加快,行业集中率进一步提升,企业规模化趋势显著。在政策层面,无论是PPP模式示范与推进,还是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以及第三方治理方面,均有多项重量级利好政策发布,进一步提升了垃圾焚烧行业企业的资本活跃度。2014年,垃圾焚烧行业获得资本市场高度关注,交易活跃,并购和上市热潮频频。

      由于目前在建和签约的焚烧项目已多达220余座,焚烧市场空间逐步趋窄,焚烧项目的竞争将愈演愈烈。2013年以来,焚烧项目BOT中标价不断下降,目前已在80元/吨的临界价格基础上,出现30-50元/吨的低价区间,如2015年5月光大国际以48元/吨的价格中标山东省新泰项目,2015年8月绿色动力更是以26.8元/吨的超低价格中标安徽蚌埠项目。这样的低价竞争对行业的影响有待长期观察。

      3、垃圾焚烧新标实施,监督与管理更为严格

      在焚烧污染控制方面,2014年4月28日,修订后的《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获国家环保部批准颁布,标准实施要求新建生活垃圾焚烧炉自2014年7月1日,现有生活垃圾焚烧炉自2016年1月1日起执行新标准。该标准与2014年3月1日起实施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2013)、2014年5月发布实施的《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工程技术导则》(RISN-TG16)一起,完善了我国现有的焚烧标准体系,为指导相关设施的建设和污染控制奠定基础。

      在运行管理方面,继2010年颁布《生活垃圾焚烧厂评价标准》(CJJ/T137-2010)后, 2015年先后颁布了《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监管标准》(CJJ/T 212-2015)、《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厂评价技术导则》(RISN-TG018-2015)。2012年住建部首次对全国64座炉排炉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进行等级评定后,2015年9月将依据《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厂评价技术导则》针对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厂进行等级评定。上述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为运营单位提升自身运行水平、主管部门深入掌握设施运行情况、针对性提供指导建议具有积极意义。

      4、炉排炉仍占市场主流,新建设施大型化、高标准、园区化趋势明显

      我国已建成并投运的设施中,炉排炉工艺仍占市场的主导地位,在处理规模上适应范围更广,吨投资依然较高,平均39.7万元/吨;流化床工艺处理规模200~1700吨/日,平均规模887.8吨/日,吨投资相对较低,平均约33.9万元/吨。采用流化床技术的焚烧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地级市和中西部地区较多。

      我国目前单次投运规模最大的项目已达3000吨/日,包括上海老港一期、北京鲁家山、深圳宝安二期等项目。更大规模的垃圾焚烧设施,往往带来更严苛的烟气排放要求,湿法、SCR等工艺不断投用并逐渐优化。为破解选址困难等实施障碍,提高协同处置和资源协调利用水平,便于集中化管理,固废综合园区的概念正不断流行,上海老港、杭州天子岭、广东南海等多地已开展探索和实践。

      5、焚烧理念不断创新,技术与行业整体提升

      2014年,清洁焚烧、蓝色焚烧、近零排放等创新理念不断涌现,有望逐步缓解垃圾焚烧厂落地难的“邻避”困境,推动行业的整体水平持续走向新的高度。

      2014年8月,在“2014(第二届)上海垃圾焚烧热点论坛暨垃圾焚烧产业联盟年会”上,E20环境平台、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上海环境集团等10余家企业联合提出了“面向未来蓝色垃圾焚烧厂”的设计理念,旨在直面公众最关心的垃圾焚烧处理的污染控制问题,探索出更清洁、更亲民的建设和运行方案。包括5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更严格的烟气排放指标;二是更显著的能源利用效率;三是更先进的资源综合利用;四是更透明的企业运行情况;五是更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蓝色焚烧理念的提出,代表了产业更先进的方向,也彰显了行业领先者的责任和决心。

      2014年11月,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在南京主办“2014年垃圾清洁焚烧与和谐邻避媒体恳谈会”。中环协理事长肖家保与参会的15家企业签署垃圾清洁焚烧承诺书,旨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基于焚烧工程理论,采用适宜工程技术,完成垃圾处理企业必须承担的责任(包括妥善处理好垃圾的责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控制污染物排放的责任、节约资源与能源的责任)。清洁焚烧标准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准则,包括生产工艺与装备、资源能源利用、附属产品、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废物回收利用和建设运行管理,对行业的清洁焚烧水平给出阶段性的指标要求,指导企业清洁焚烧和污染的全过程控制。

      6、设施建设

      (1)已建成设施

      近十年来,我国垃圾焚烧产业快速发展,设施数量和处理能力逐年增长,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在结束焚烧填埋路线之争、确立未来主流发展地位后,国家到地方发布多项利好政策予以刺激和扶持,垃圾焚烧行业发展增速惊人。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设市城市建成垃圾焚烧设施187座,设施占比22.8%,总处理规模185157吨/日,占无害化处理能力的34.8%;年焚烧垃圾5332.99万吨,占无害化处理总量的32.5%。与十一五期末相比,在焚烧设施、焚烧处理能力和焚烧处理量上分别实现了15.8%、21.5%和23.2%的复合年均增长率。

      

      

      从区域发展来看,区域发展不均衡,差异明显。东部地区设施建设进度明显领先于中部、西部地区,已建有136座焚烧设施,占全国焚烧设施总量的73%;具有焚烧能力138087吨/日,焚烧年处理量3861万吨,生活垃圾中有41.1%通过焚烧无害化处理,该比例远超过中部、西部地区的21.5%和20.3%。东部地区焚烧设施建设进展领先,一方面得益于经济较为发达,地方政府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承担远超填埋、堆肥的建设和运行成本;另一方面,东部城市的市场开放度高,政府契约意识强,地方保护相对弱,参与企业可充分竞争,从而吸引了资本和企业的涌入;最后,则是在东部城市土地资源更为紧缺,公众对环保设施要求较高,对比填埋、堆肥的种种缺陷,主管部门最终更倾向占地更省、污染更低、标准更高的焚烧技术。

      具体到各省市建设进度也发展不一,差别较大。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在焚烧设施数量和焚烧设施处理规模上居于全国前列,而江苏、福建、浙江、云南、湖北和天津等6个省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焚烧占比超过50%,焚烧已成为其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主要工艺。在人均焚烧量方面,浙江、福建、江苏、海南、云南等省份居前,人均焚烧量达0.64~1.04kg/人˙天,远超0.33kg/人˙天的全国平均水平。

      

      

      

      

      

      201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提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中选用焚烧技术的达到35%,东部地区选用焚烧技术达到48%”的建设目标,要求全国垃圾焚烧设施规模达307155吨/日,并提出了各省市的设施建设目标。然而目前距离十二五的规划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在设施规模上,2014年底全国已具有焚烧设施处理能力185157吨/日,仅达到规划要求的60.3%。从设立焚烧考核要求的28个省市情况看,目前仅有湖北、四川两省份完成了既定的任务,分别建成焚烧能力10950吨/日和7460吨/日;江苏、浙江、安徽、海南和云南5个省份已完成规划目标的80%以上;天津、河北和福建3个省份完成要求的60%以上;北京、辽宁、上海等13个省份尚不足60%;而江西、陕西、甘肃、宁夏和新疆5个省份仍在启动阶段,尚无垃圾焚烧厂建成。

      在此基础上,截至2015年4月全国还有22万吨/日规模的焚烧设施已启动建设进程(不完全统计),其中包括在建项目121座,处理规模11.9万吨/日,签约项目106座,处理规模为10.1万吨/日。目前来看,“十二五”规划的垃圾焚烧厂大部分都进入了启动阶段,但在十二五期间建成30.72万吨/日的焚烧规模仍有难度,预期焚烧厂的高速建设将延续至“十三五”。

      在炉型工艺选择上,炉排炉工艺仍占据市场主流地位。截止到2014年底已正式投运的181座生活垃圾焚烧设施中,炉排炉焚烧厂共133座,占73.5%;另外46座采用流化床技术,占25.4%;以及2座水泥窑协同处理设施。炉排炉设施在处理规模上范围更广,在350~3000吨/日不等(单期投运规模),平均处理规模896.7吨/日,吨投资依然较高,平均39.7万元/吨;流化床工艺处理规模200~1700吨/日,平均规模887.8吨/日,与炉排炉接近,但吨投资相对较低,平均约33.9万元/吨。采用流化床技术的焚烧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地级市和中西部地区较多,这一方面由于中西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另一方面流化床焚烧炉垃圾贴费较低,较适宜中型城市。

      从设施规模上看,我国已投运设施以不超过1200吨/日的中小规模焚烧厂为主,占全部焚烧厂数量的68.5%,其中III类焚烧设施47座,II类设施91座,I类设施33座,特大类设施10座。设施的大型化、高标准、园区化渐成发展方向。

      

      

      受制于选址难等客观因素影响,一旦完成选址工作,主管部门往往更倾向于建设大规模焚烧设施,避免重复选址。再加上技术本身的规模效应,规模越大往往经济效益越好,因此我国不断出现规模越来越大的焚烧厂。目前单次投运规模最大的是上海老港一期、北京鲁家山、深圳宝安二期项目,规模达到3000吨/日;苏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二三期规模合计3550吨/日;深圳宝安一二期合计规模4200吨/日,拟建三期项目规模3800吨/日;上海老港拟建二期项目规模预计达6000吨/日。这些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项目往往出现在经济水平发达、技术实力雄厚、设施管理要求严格的一线城市,也不断推动更严格烟气处理工艺的应用。上海老港、浦东黎明项目烟气处理采用了“SNCR+湿法”工艺;南京江南、江北采用“SNCR+干法+半干法+低温SCR”工艺;杭州九峰、广州增城、老港二期拟采用“SNCR+湿法+SCR”组合工艺,实现超出当时国标的排放标准,向更严的地标甚至欧盟标准看齐。同时,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污泥等多种废弃物处理共存的生活垃圾园区建设在多地开展探索,如上海老港、广东南海、杭州天子岭等。固废综合园区避免重复选址,提髙集约化处理和管理程度,有利于以废治废、形成良性的循环和互补关系,今后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新投运设施

      2014年,全国设市城市共有15座垃圾焚烧设施投运,总规模17450吨/日。新投运设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共11座,新增规模12650吨/日,占投运设施规模的72.5%;中部地区3座,规模合计4000吨/日;西部地区1座,规模800吨/日。从设施规模上看,投运设施以II类垃圾焚烧厂为主,共12座,处理规模600~1050吨/日不等,其次是3座特大类垃圾焚烧厂(2000和3000吨/日)。规模最大的是北京首钢鲁家山焚烧发电厂,日处理量3000吨/日,成为我国3座处理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设施之一。

      新投运设施中,除安徽淮安、吉林鑫祥采用流化床炉型外,其余均采用炉排炉。设施吨投资从12.0~81.4万元/吨不等,其中炉排炉设施吨投资平均50.9万元/吨,流化床设施吨投资平均28.5万元/吨。

      

      

      二、政策、市场

      2014年,国家部委多项利好政策迭出,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一系列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推广PPP模式、股票发行制度改革、发展环保服务业、推进第三方治理的政策不断出台,对垃圾焚烧产业拓展资金来源、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畅通投融资渠道具有重要保障意义。

      1、市场容量不断扩张、上市融资和资本并购活跃、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1)上市融资热潮迭起

      在股份改制与上市方面,在新三板转板制、IPO与再融资取消环保核查、发行注册制改革等利好政策推动下,2014年企业上市热情高涨,共有5家垃圾焚烧领域企业以各种方式成功上市。2014年5月,*ST科健作价18亿元购买江苏天楹环保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权,以投资、建设、运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研发、生产、销售焚烧发电及环保成套设备为主营业务的天楹环保就此实现借壳上市(中国天楹,000035.SZ)。6月19日,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交易(绿色动力环保,01330.HK)。6月26日,主营烟气净化和灰渣处理的无锡雪浪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雪浪环境,300385.SZ)。12月29日,从事城市环境、工业环境和环境修复业务的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登陆A股主板上市(高能环境,603588.SH)。同一天,从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运营的粤丰环保电力有限公司登陆香港联交所上市(粤丰环保,01381.HK)。目前与垃圾处理有关的A股和H股上市企业已超过20家,总市值超过3000亿元。

      (2)资本并购交易活跃

      2014年,垃圾焚烧行业资本市场交易活跃,相关企业发生并购26起,涉及交易金额100亿元以上,并购类型包括横向并购、跨界并购、全产业链并购等。通过并购整合突破地域、规模、业务结构的发展瓶颈,实现快速扩张,其中不乏海外并购案例。通过项目市场的各类开拓重组、并购整合,垃圾焚烧市场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目前已形成了以光大国际、瀚蓝环境、上海环境等为核心的第一梯队企业。

      2014年1月,瀚蓝环境(600323)以总价18.5亿元购买创冠环保(香港)所持创冠环保(中国)100%股权,实现了区域性公司向全国性公司的转变,并购完成后瀚蓝环境的垃圾处理总规模将达到约1.5万吨/日,规模迈入国内第一梯队阵营。

      同月,菲达环保以3.2亿元全资收购清泰公司和巨泰公司,开始横向扩张,进入垃圾焚烧发电领域。

      弘毅投资入股上海城投。之后,其下属公司上海环境集团吸收合并上海环境投资有限公司、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两家业内知名品牌企业,有多项行业领先优势,合并后上海环境集团的注册资本金为25.6亿元,显著提升了上海环境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2014年2月,北京发展(香港)以5.2亿元并购中马常德和中马泰安项目,切入内地垃圾焚烧发电市场。

      2014年3月,首创集团与Trans PacificIndustries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以9.5亿新西兰元对价(约合人民币50亿元)全面收购其新西兰业务公司(TPI NZ),完成我国环境行业海外最大并购。

      同月,维尔利以现金及非公开发行股份方式购买杭能环境100%股权,交易作价为46000万元,实现了业务领域的横向扩张。

      2014年8月,盛运股份(300090)作价5820万元,收购北京中科通用剩余的8.82%股份,收购完成后,中科通用成为盛运股份的全资子公司,盛运股份自此打通垃圾焚烧业务链、转型垃圾焚烧发电总承包商。

      2014年9月,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募资近35亿元,通过全资子公司桑德环境(香港)认购及受让桑德国际有限公司合计31.19%的股权,实现对桑德国际的控制。

      (3)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中国垃圾焚烧发电市场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相对较成熟的市场环境,商业模式已较成熟,收费及补贴机制在不断完善,竞争主体已经具有较强的技术储备、较高水平的运营管理能力等。目前垃圾焚烧领域尽管投资运营企业数量已近百家,但规模排名前六的企业的市场总占有率已近52%,即占有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规模排名前三的企业的市场总占有率39%,即占有近五分之二的市场份额。从处理规模来看,日处理规模在2万吨以上的企业有5个,分别是中国环境保护、绿色动力、上海环境、光大国际、杭州锦江。

      2014年的垃圾焚烧市场持续活跃,市场空间持续扩大,继续迎来爆发式增长。据统计,14家主要企业新增市场规模7.8万吨/日,占市场份额的近80%。

      

      2、投资模式仍以BOT为主、BOO、狭义PPP模式涌现

      从投资模式来看,目前垃圾焚烧处理处置市场的商业模式选择可以分为“轻资产”和“重资产”两个方向。“轻资产”模式以EPC、设计、咨询、运营等不参与投资的环境服务为主,“重资产”则更多地以投资带动其业绩增长,典型商业模式有BOT/BOO、BT、收购兼并等。

      对于目前中国垃圾焚烧发电市场而言,以BOT为代表的“重资产”模式已经成为主流商业模式,且应用成熟。根据统计数据显示,9家企业2013年全年所签约的项目中,仅1个为BOO模式,其余项目均为BOT模式。此外,也有一些企业选择介于“轻资产”与“重资产”之间的发展方向,既有BOT/BOO重资产的投资模式进行项目投标和运行,也有提供运行服务的轻资产模式。

      

      2014年以来,随着国家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模式方面的重视和相关政策的出台,除BOT的广义PPP模式以外,狭义的PPT模式在垃圾焚烧领域已逐渐有所应用。垃圾焚烧领域PPP模式的推进和强化有望在以下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是提高政府契约性素质和垃圾处理费的经费保障。二是建立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三是落实监管措施,严格排放标准,加强信息公开,推动公众参与,缓解垃圾焚烧引发的邻避现象。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的重要决定,目前国务院、财政部和发改委已相继出台相关重要法律法规超过40个,相关政策已成体系。财政部发布的相关政策包括:2014年9月发布《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明确了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工作要求,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PPP项目示范。该通知是财政部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来下发的第一份正式文件,对我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11月财政部《关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实施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112号)确定的首批PPP示范项目中,就包括涉及垃圾焚烧领域的PPP项目(南京市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实施内容为南京江南、江北灰渣填埋场和城南、江北垃圾集中转运系统)。为规范PPP项目运作,加快推进实施,财政部相继发布了《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财金〔2014〕156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财库〔2014〕215号)等文件,促进PPP落地。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示范工作的通知》(财金〔2015〕57号),目前已开始第二批示范项目上报工作。

      2014年11月和2015年5月,国务院相继发布《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42号)等,提倡建立健全的PPP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对环境治理的投资,确保行业多元发展,同时把生态环保位居七大重点领域之首。

      2014年12月,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从项目适用范围、部门联审机制、合作伙伴选择、规范价格管理、开展绩效评价、做好示范推进等方面,对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出具体要求。可以预见,2015年将是PPP政策落地年,垃圾焚烧领域将有大量项目涌现。

      

      (* 该项目已获得1.08亿元中央专项投资预算(拨款))

      3、焚烧项目的低价竞争值得警惕

      垃圾焚烧作为环境产业中的细分领域,由于盈利模式较为清晰,市场化程度也较高,市一级以上的垃圾焚烧BOT项目已基本被瓜分完毕,由于竞争加剧,最近多地频频出现超低处理费现象,菏泽、长春、松原、连云港、攀枝花、禹州等项目纷纷出现了10~40元不等的超低垃圾处理费,绿色动力最近发布的一则中标公告,更是将低价竞争暴露无遗。这家作为焚烧行业主力军之一的企业以26.8元/吨的垃圾处理费拿下了蚌埠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期30年的特许经营权。低价的垃圾处理费带来了低质运行的隐忧,也带来了能否高标准运行和盈利的关注。

      垃圾贴费一直是垃圾发电项目成本补偿和合理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直接决定了项目的盈利水平,但各项目垃圾处理补贴的标准不一,相差很大。据不完全统计,已投运的焚烧厂采用进口炉排炉的,垃圾补贴费范围从130元/吨到240元/吨不等。垃圾补贴费的多少除了和焚烧厂投资、设备维修、营运管理水平、资金来源、企业利润等因素有关外,还和炉渣、飞灰及渗沥液的最终处置方式密切相关。垃圾处理补贴费最低的是山东荷泽垃圾发电项目,仅为10元/吨,最高的是上海浦东御桥垃圾焚烧厂,达到了247元/吨。广东省贴费在60~198元/吨,深圳市对垃圾处理的补贴费相对较高,如盐田项目为190元/吨。浙江宁波为每吨100元。

      除了市场竞争以外,企业缺乏自律、政府低价导向、项目稀缺和评标体系不科学也是引发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低价竞争的原因,而这样的低价竞争无疑会加剧社会公众的疑虑,激化双方的矛盾升级。破解低价竞争,需要政府和企业转变思路,换一个角度看待焚烧。企业关注的是“价格”,而公众更关注“价值”,政府则需要从中取得二者的平衡,思路要从原来的“有一个处理设施”,到“更优的处理设施”,帮助企业、也是帮助政府自己,以更为自信和开放的怀抱迎接公众,化解民众对焚烧的信任危机。

      4、环保服务业逐步发展、排放监管和执法力度逐步加强

      在发展环保服务业、推进第三方治理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立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政策措施,这是环境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环保部制定《环保服务业试点工作方案》、《关于发展环保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等,将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作为发展环保服务业的指导思想,并在财政、融资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支持政策。2014年征求意见、预计2015年印发的《关于做好政府购买环保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将垃圾处理等单项或一体化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内,改变了过去政府只是购买设备和工程的做法,而是购买环保服务的结果。2014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环境监测服务。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提出推动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大力推行第三方治理。2014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国办发〔2014〕69号),明确要求根据污染物种类、数量和浓度,排污者承担治理费用,受委托的第三方治理企业按照合同约定进行专业化治理。第三方治理工作的落地,势必将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进入垃圾焚烧等领域等活性,打造一批技术能力强、运营管理水平高、综合信用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境服务公司。

      在加强执法力度、运用经济手段调控方面,2014年4月《环境保护法》修订通过,这部被认为是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在政府责任明确、违法排污惩罚力度、信息公开等方面有重大突破。2014年12月,环保部通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环保部令第28号),明确了按日连续处罚的适用范围、计罚周期和计罚金额,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按日计罚办法的出台,提高了环境违反行为的成本,解决了环境违法成本低的问题。2014年9月,发改委、财政部和环保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4〕2008号),调整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废气、污水主要污染物征收标准将提高一倍。备受关注的环境税方案已经进入人大层面,正走法律程序,明年极有可能完成立法。

      三、标准

      (1)2014年7月,《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2014年7月,《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发布实施,替代原有的2001版标准。修订后的《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在适用范围上,纳入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以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专用焚烧炉的污染控制,增加了生活垃圾焚烧炉启动、停炉、故障或事故排放的控制要求,严格了生活垃圾焚烧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重金属及其化合物、二噁英类等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公众最关注的二噁英类控制限值,采用国际上最严格的0.1ngTEQ/m3,与欧盟2000标准一致,比现行标准收严了10倍。该标准是对焚烧处理处置标准的规范,是治理标准的提升,将推动垃圾焚烧厂的升级改造以及高标准焚烧厂的建设。修订前后标准主要内容对比如下表所示。

      

      (2) 2015年2月,《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监管标准》(CJJ/T 212-201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2015年2月,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监管标准》(CJJ/T 212-2015),自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这是国内首部在国家主管部门主导下,由生活垃圾焚烧行业指导单位及业内主要企业共同编制的行业标准。该标准依据国内外多年来对生活垃圾焚烧厂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实际经验,并参考借鉴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生活垃圾焚烧厂的监管组织机构与人员、监管程序、监管范围与内容、监管计划、监管技术要求与方法、考核评价等做出了详细规范,在监管技术要求方面,对垃圾进厂车辆和计量、垃圾卸料储料、焚烧炉、烟气系统、渗滤液系统监管以及安全管理方面均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运行效果考核方面,制定了月考核评分表(20项)和每日的日常监管数据表(23项),做到有监管技术要求,有具体操作方法,更有评定结果的反馈办法。相信随着标准的制定出台,标志着我国垃圾焚烧发电产业与国际接轨,走向成熟和规范。

      (3)2014年6月,《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工程技术导则》(RISN-TG1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2014年6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主导的《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工程技术导则》正式发布,该导则为流化床焚烧设置了门槛,明确了流化床与炉排炉的市场划分,有助于流化床技术本身的升级进步,有利于保障其有序、规范的发展。流化床与炉排炉将不再是谁取代谁,而是界限清晰,各有利弊,各有适用。全书分两大部分、十个专题:第一部分有十三个章节,详细描述了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工程设计基准、设计方法、关键技术环节、系统配置等方面的要求;第二部分有十个报告专题,对中国生活来垃圾处理处置相关政策法规汇总、循环流化床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特点与应用现状、技术发展历程、工程实例、二恶英生产与排放控制、渗滤液处理、臭气处理、运行管理以及国外经验等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0215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