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水清,既是人们对环保的诉求也是其幸福所系。
我国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严重性在世界范围前所未遇常规办法解决不了环保问题
“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局。四川环保,如何绘就蓝图?
日前,中共四川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举行,在备受老百姓关注的环保上,“十三五”时期,全会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
“西方200年的发展道路,我们只用了30年就走完,形成了一种复合型、叠加型的污染。”12月2日,记者专访四川省环保厅厅长姜晓亭。他坦言,总体来看,我国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严重性在世界范围前所未遇,常规办法解决不了环保问题。从环境风险、污染防治、总量减排等层面而言,至少有七类问题需要“十三五”完善。
环保形势
中国遇到的环境问题人类前所未遇,需要创造出一个奇迹来匹配。
环保工作,面临三大难题
记者:“十三五”即将开局,回眸过去,四川环保面临哪些难题?
姜晓亭:从当前环保工作而言,四川面临三大难题。一是中国遇到的环境问题人类前所未遇,需要创造出一个奇迹来匹配。中国与西方不一样,西方200年的发展道路,我们只用了30年就走完,形成了一种复合型、叠加型的污染。中国要解决中国的环境污染,必须探索自己的道路,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奇迹,环境保护也要创造出一个奇迹来匹配。
二是环保工作特别复杂,既涉及宏观、又涉及中观,还涉及微观。宏观如总量减排、区域和流域环境质量达标制度等;中观如行业环评、区域环评、行业核查这一类;微观如执法、监测等工作。要求环保部门既有宏观视野、宏观思维、大局观念,又从细处着手、接地气。
三是多部门协同、多部门交叉,环保的事一家说了不算、也不可能一家办成。比如“水”,多了是洪水,少了是旱灾,水清是水质问题,水浑是水土流失问题,涉及若干部门。都来“争”的时候,环保争不过;都不干的时候,环保还得干。
环保改革
具体实施部署中,我感到还有七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思考、完善。
七大问题,需“十三五”完善
记者:“十三五”时期,全会提出了新目标: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公报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等。四川将如何着手,画就环保蓝图?
姜晓亭:就工作而言,中央和省上已经作了总体部署,尤其是环保改革,十八届五中全会专门作了顶层设计。在具体实施中,我感到还有七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思考,尤其需要“十三五”完善,包括环境风险、污染防治、总量减排、简政放权、制度改革、生态文明、环保管理体制改革等。
环境风险
不能把“救火队员”处理了
记者:普遍认为,现阶段环境风险可以减少,但不可避免,四川该如何着手?
姜晓亭:就环境风险而言,当务之急是要办好两件事,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责任界定明确;省以下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加快完善。
有种现象,安全事故一旦引发环境污染,环保局长就要下课。拿天津爆炸案举例,环保和消防是一样的,同样是救火,是控制灾害,尽量减少损失。但现在的情况是环保去应急,结果还被处罚。这个导向很不好。安全事故引发环境污染后,一定要明确责任,不能误判,不能把“救火”队员处理了。
还有应急体系,我认为,省、市两级应该先建起来,但是目前全国部分省没有落实,有的也不合理,市县以下基本都没有。首先,应急队伍、应急专家库、应急物资事先要有,关键还要做好“应急分类”,哪一类事故该怎么处理,要有一个非常详细的技术指南,说俗点就是应急注意事项,而不是详细的应急过程,应急过程越详细越没有操作性,因为灾害、事故都不是按照人的想象进行的。其次是应急物资分布储存问题,要确定合理的交通半径,可以快速辐射周边,到期还要更替。再就是应急必须属地负责,因为地方政府可以充分调配资源,综合利用各方面力量。
污染防治
环保这事,“上、下、左、右”都难满意
记者:污染防治,涉及多个部门,环保是否存在“两头难”问题?
姜晓亭:现在的污染防治,“水、气、声、渣、射、土、光、热”都有,全要素、全过程都要管,既涉及产业布局、结构、规模问题,又涉及项目设备、工艺、技术问题。前者宏观,是规划环评的问题;后者微观,是项目环评的问题。宏观微观都涉及,关联的部门众多。部门推动不了部门,就要领导来推动,又不可能事事都让领导推,弄得不好,责任还在环保。
所以环保工作,“上、下、左、右”都难满意。比如环评,有些项目批了周边群众不高兴,不批地方不高兴;水污染,批了下游不高兴;大气污染,批了周边不高兴。不高兴的人,考核的时候就会“发声”;觉得环保还不错的,考核的时候通常又是“沉默的大多数”。今天天气好,跟环保部门有啥关系?天气不好雾霾了,你环保部门是干什么的?
总量减排
不能“一刀切”,应“差异化”管理
记者:总量减排是近年环保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公众似乎更关心环境质量改善。据了解,您对总量减排制度设计有不同的思考和建议?
姜晓亭:近年实践证明,总量减排作为一种约束性指标,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责任,“党政同责”一起考核,对推进环保工作十分有效。但是“十三五”要继续实施总量减排,我个人觉得制度设计上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虚增实减”,一个是“差异化”管理。
比如,有些数据,主管部门希望大,有政绩;统计部门按规矩办;环保部门希望小,以便减压,少承担减排任务。都有来源、依据,哪个更准确?一旦统计数据“漂亮”了,减排却麻烦了。“虚增实减”,中间可能错位:第一,地方花不起钱建处理设施,第二花钱建起了,发现没那么多污染要处理,最后很可能就摆起,成了“形象工程”。
还有一个针对性问题,现行的减排指标“一刀切”,同样的指标、同样的标准考核全国,并不合理。四川的三州,有的州一点工业基础都没有,给它来个总量减排,连个基数都没有,再减就负数了。所以未来应实施“差异化”管理,减排指标设计要充分考虑本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
简政放权
“错位下放”,把业主整晕了
记者:前段有舆论说一些政府部门没有实现简政放权,您怎么看?环保部门进展如何?
姜晓亭:简政放权的思路是对的,也非常必要。但当前简政放权确实存在同级部门“错位下放”、环评与经济下行相冲的问题。
各部门放各部门的权,但关注点不一样,就形成同级部门“错位下放”。比如发改委主要考虑金额和产业政策,环保主要考虑环境敏感度。一个蓄电池厂,对发改委而言,1个亿的投资不是事儿,可以放,但环保部门就高度重视,弄得不好就血铅,不能放。同一个项目,有的部门放有的不放,有的手续在部里批,有的在省里批,有的在市里批,各种审批在不同的层级上弄,把业主弄晕了。
当下,环评审批还面临与经济下行的矛盾,比如小水电,四川现在是八二开,水电占80%,火电占20%,火电基本可以不开,水电足够,枯期都够用。这种情况下,再搞小水电就没有必要了。何况小水电造成河道脱水甚至断流,把河流变成湖泊,生态影响大。但现在经济下行,放在锅里都是菜,这就形成一个对冲。我们不批,那边经济下行,压力也很大。
制度改革
不能简单做“减法”,更不能“自废武功”
记者:简政放权属于制度改革的一个措施,改革是不是要多做“减法”?
姜晓亭:改革不等于简化,不是简单地做“减法”,有些东西可能还要强化、精细化。
以红顶中介为例,首先要研究中介是不是该去掉?必要的就应该留下,不必要的就应该坚决去掉,而不是从“红顶”来判断。改革应该充分考虑四个因素:科学、合理、有效、可行。
同时,改革要避免“自废武功”。现在有种提法,用排污许可把环保所有的环节打通,我觉得这是一个乌托邦,环保部门要这么干了,很可能是“自废武功”。比如环评,就有一个正向“污染”的问题,还有一个反向“被污染”的问题,一个害人的问题,一个被害的问题。例如对新建学校开展环评,就是考虑周边是否有重大污染源,场地是否曾被污染,环评是为了避免学生集体受害,这跟新项目排污许可有什么关系?这不是一个排污许可就可以打通的。“废武功”很容易,再建起来就很难。
生态文明
碎片化倾向,谁来牵头不明确
记者: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当前在实施操作层面有什么困难吗?
姜晓亭:简单来说,有“碎片化”倾向。生态文明建设,一个是发展阶段,一个是道路选择,一个是制度安排,都该界定清楚。不然的话,生态文明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现在概念多得发晕,节约、绿色、低碳、环保,都在说。各部门各说各话,发改委强调绿色发展;经信委强调循环经济;环保讲环境保护。从大环保来说,各部门数一遍,和生态文明直接相关的就有19个。间接有关的,可以说是全部覆盖。比如外交部有环境外交、文化部有环境文化等。
生态文明建设到底抓什么、谁来抓、谁牵头,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都不明确。以“生态红线”为例,国土、农业、林业、水利、发改都在划,环保肯定也不会落下,究竟哪个红线作数?横划一条、竖划一条,到处都是,这些红线划下来能操作吗?估计难。所以我认为必须统筹。
垂直管理
强化属地责任,避免环保孤军作战
记者: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环保要垂管了,对这项改革您怎么看?
姜晓亭:实行垂直管理,给人感觉,环保部门扩权了,要一管到底了。我最担心这样反而减轻了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环保成了环保部门一家的事儿。实际上环保管得了的事儿很少,因为环保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监管,不是主管。以工业污染治理为例,环保只是管尾端、排放治理,前端如资源节约、原材料节约、循环利用都是发改委和经信委在管。如果今后这些部门都不管了,环保就成了孤军奋战了。
所以,环保垂管要着力解决好几个问题。首要的问题,是要强化属地责任。二是要避免环保资源缩小。三是要解决好人员和队伍问题。记者记者张路延
实/话/实/说
环保厅长环保忧思录环境风险
安全事故引发环境污染后,一定要明确责任,不能误判,不能把“救火”队员处理了。
污染防治
今天天气好,跟环保部门有啥关系?天气不好雾霾了,你环保部门是干什么的?
总量减排
现行的减排指标“一 刀切 ”,并 不 合理。四川的三州,有的州一点工业基础都没有,给它来个总量减排,连个基数都没有,再减就负数了。
简政放权
同一个项目,有的部门放有的不放,有的手续在部里批,有的在省里批,有的在市里批,各种审批在不同的层级上弄,把业主弄晕了。
制度改革
现在有种提法,用排污许可把环保所有的环节打通,我觉得这是一个乌托邦,环保部门要这么干了,很可能是“自废武功”。
生态文明
以“生态红线”为例,国土、农业、林业、水利、发改都在划,环保肯定也不会落下,究竟哪个红线作数?
垂直管理
我最担心这样反而减轻了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环保成了环保部门一家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