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废水不得不看的4个工艺路线+10个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2016-06-22 4450
核心提示:印染行业是我国工业用水大户和废水排放大户,废水和COD排放量一直居于全国工业行业前列。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我国对印染行业

      印染行业是我国工业用水大户和废水排放大户,废水和COD排放量一直居于全国工业行业前列。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我国对印染行业的要求也逐步趋严,排放提标及回用,使得印染行业加快转型升级,走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必然。

      印染在退浆、煮练、丝光、染色、印花以及水洗等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油、酸、碱、纤维杂质、无机盐、表面活性剂、浆料、染料和化学助剂等,即织物在染色或印花过程中产生的染色残液、漂洗水,以及前处理、后整理产生的混合废水,导致所产生的废水不但量大,且废水水质变化大、有机物浓度高、碱性大、色度高、pH高以及可生化性差,有些甚至会出现高氨氮,属于难降解的工业废水之一。其中色度的去除是其一大难题。

      一、印染废水基本知识概览

      1、废水分类及特点:1)退浆废水:水量较小,污染物浓度高,主要含有浆料及其分解物、纤维屑、酸、淀粉碱和酶类污染物,浊度大;废水呈碱性,pH值为12左右,COD高而BOD低,可生化性差。

      2)煮炼废水: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主要含有纤维素、果酸、蜡质、油脂、碱、表面活性剂、含氮化合物等。废水碱性很强,水温高,呈褐色,COD与BOD很高。

      3)漂白废水:水量大,污染较轻,主要含有残余的漂白剂、少量醋酸、草酸、硫代硫酸钠等。

      4)丝光废水:含碱量高,NaOH含量在3%-5%,多数印染厂通过蒸发浓缩回收NaOH,所以丝光废水一般很少排出,经过工艺多次重复使用最终排出的废水仍呈强碱性,BOD、COD、SS均较高。

      5)染色废水:水质多变,有时含有使用各种染料时的有毒物质(硫化碱、吐酒石、苯胺、硫酸铜、酚等),碱性,pH有时达10以上(采用硫化、还原染料时),含有有机染料、表面活性剂等。色度很高,SS少,COD较BOD高,可生化性较差。

      6)印花废水:含浆料,BOD、COD高。

      7)整理工序废水:主要含有纤维屑、树脂、甲醛、油剂和浆料,水量少。

      2、常用处理方法

      1)物理化学法

      (1)吸附。依靠吸附剂的吸附作用脱除染料分子。用到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离子交换纤维、各种天然矿物(膨润土、硅藻土)、工业废料(煤渣、粉煤灰)及天然废料(木炭、锯屑)等。

      (2)混凝。主要有混凝沉淀法和混凝气浮法。常用的无机絮凝剂有铝盐、铁盐、聚合氯化铝及聚合硫酸铁等。对于含阳离子染料的印染废水,以铁系、铝系为代表的无机絮凝剂对脱色基本无效。

      2)化学法

      (1)氧化法。包括化学氧化、光催化氧化及超声波氧化,其中化学氧化是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方法,氧化剂一般采用Feton试剂、臭氧、氯气、次氯酸钠等。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脱色效率较高,但设备投资和电耗还有待进一步降低。

      (2)电化学法。根据电极反应电化学法可细分为内电解法、电絮凝和电气浮法。

      3)生物法该法具有处理费用低、运行较稳定等优点。目前主要有好氧法和厌氧法,国内对印染废水处理以好氧生物处理法占绝大多数。

      (1)好氧处理技术。最早采用的工艺是活性污泥法。单一的好氧生物处理只能去除废水中部分易降解有机物,色度问题无法解决。在探索中,加压生物氧化法、膜生物反应器及添加优势菌种技术在逐渐发展。

      (2)厌氧处理技术。对印染废水的前期处理,大都采用厌氧生物处理。目前,厌氧生物处理应用较多的主要是共复合或改进工艺。

      (3)好氧—厌氧技术。目前印染废水在处理时,多先进行厌氧处理,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使出水水质稳定,减少了冲击负荷,便于后续的好氧处理。

      (4)生物强化技术。即在原生物处理体系中投加具有待定功能的微生物用以改善原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特别是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率。

      4)各处理方法比较

      印染废水

      二、工艺路线简析及实例

      1、以厌氧—好氧—生物炭接触为主体

      印染废水

      2、以生化处理为主体,由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和氧化沟组成。

      印染废水

      3、生化与物化相结合

      印染废水

      4、生化+物化+深度处理

      印染废水

      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由其废水性质决定在好氧处理前采用厌氧水解,是提高废水B/C值的解决方法之一。对于高浓度的蒸煮废水、染色原液要予以预处理,将有机物浓度降低;对于高pH的废水应先进行加酸中和;营养源不足时,在进入水解酸化池要投加一定的氮磷,保证好氧处理时营养物的比例。

      目前在印染废水处理中,将物化与生化相结合的组合工艺应用广泛,也能够满足排放标准,但随着提标的进行,探索更加优化的组合工艺仍旧势在必行。现将某印染废水处理方案附上,供查看。

      Eg:某印染公司,主要主要生产棉和涤棉,每天污水流量为5000吨/天。

      印染废水

      工艺流程:

      印染废水

      三、运行问题之分析解决

      在印染废水处理实际的调试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现将一些整理如下供参考。

      问题1:最近公司上了一套新的水洗生产线,水洗印花布,因为退下来的浆料含尿素很高,所以使得废水氨氮很高总体水量40t/天,COD=400-600mg/L,氨氮200-300,PH8左右想单独处理,现在打算用两个闲置的池子做一个调节池和一个缺氧池,然后想上一个硝化为主要目的的池子,大家推荐下MBR、MBBR、还是做个常见的接触氧化池,或者其他什么工艺想最终出水氨氮在20-30mg/L?

      调试了半年,原来发现之前还都低估了,氨氮有1000mg/L,现在接触氧化后勉强到20mg/L,每天要加大量的纯碱说碳源不足的那是对总氮,对氨氮来说,调试下来的经验是碳源尽量还是低点,前期BOD越低越好,这样硝化细菌才能成优势。

      答:大量的加纯碱,是因为硝化反应彻底,碱度不够。增加碱度。说的没错,氨氮降下来了,其实转化为硝酸盐氮,检测氨氮指标会看不到。不过这样也是不错的。

      问题2:采用的是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印染废水,想知道生化池中溶解氧的浓度与水中氨氮浓度的关系?溶解氧高氨氮低?还有就是之前的出水偏棕红色,在棕红色出水情况下,氨氮测量结果很低。

      现在出水是浅棕色,但是氨氮升高了,也想知道出水色度对氨氮的影响?手工测量方法是纳氏试剂法。我们的污泥回泥全部回到生化池,回泥的间隔因为是人工操作,基本8个小时回泥一次,回泥的时间约2~3小时才能完成(处理系统分成6组,每组单独的生化和二沉,需要一个一个的回泥),回泥量控制也不怎么合理,有时生化系统的泥量都SV30值都达到了700~800。需要回泥进去厌氧池吗?我们都没有回泥进厌氧。

      氨氮进水为20mg/L左右,进入水解酸化后变成了40~50mg/L之间,但是B/C比的变化较小,进水的B/C比已经近0.3,水解酸化池的硫化物析出较多。

      答:溶解氧是最关键的条件之一,还有污泥。两者结合,综合看待。还有一个原因是水解效果不好,氨氮析出量较少,在好氧池中分解出来。由于水解不少,厌氧的脱色效果不好,所以颜色也较浅。要以此判断,出水COD应也偏高。感觉你的印染废水,正常情况下应是深色,废水中物质在厌氧条件下,基本是无色,好氧后重新有颜色,呈棕红色为正常颜色。从这点判断看,可能是由于进水有机物高或溶解氧低影响了氨氮的转化。

      问题3:做了个退浆废水的好氧生化小试,将进水pH调低到了7,可是在曝气过程中pH会上升到10,碱度也升高很多,废水中氨氮也不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答:因为曝气可以使污水中的有机物、酸败物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从而降低酸度提高pH值。

      看看废水中有没有有机物酸的盐类。有机酸盐以有机酸的方式被去除后,pH会上升。

      问题4:印染废水:好氧池用的是CASS工艺,前段时间污泥浓度在6000mg/L左右,污泥负荷在0.3,进水COD在2500mg/L左右,出水COD在500-600mg/L左右,由于受到一次冲击,目前污泥浓度在3000mg/L左右,出水COD已经增加到了700-800mg/L左右,出水COD增加是因为污泥浓度比较低的原因吗?在不影响正常处理的情况下该如何增加好氧污泥浓度。曝气已经足够了没有排泥,有点跑泥。

      答:增加污泥浓度方法,1、保持溶解氧较低,1.5mg/L;2、少排污泥。COD增加是因为污泥状态不好,有问题了。

      问题5:印染废水厌氧出水呈现绿色,这种物质是什么,有什么相关资料吗?

      答:看看是不是亚铁,曝气一下看看。像是三价铁被还原了。厌氧出水颜色透明是否透明,若混浊的话,看下是不是绿藻。

      问题6:中试试验,印染废水,调节池进水进入厌氧反应器,进水pH约为7.5-8.0,出水pH约为8.0-8.5,停留时间32小时,18小时,12小时的情况下都出现这种情况。进水COD约为1000左右,去除率20-40%。

      答:碱性物质的反应。有机氮氨化,就很容易出现PH升高的情况。而且有机酸或者挥发性脂肪酸彻底被转化,所以PH就呈现升高。

      问题7:印染废水采用的工艺:进水---调节池---絮凝沉淀---曝气池---SBR--出水在运行过程中SBR池中总是有泥上浮,不是块状,像烂泡沫,感觉是死泥,不知是为何?

      答:污泥还是没有驯化好。进水的指标还不是很清楚,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转,如果控制的正常,包括营养等等。最坏的情况就是,最后,污泥基本都消失,如果控制的好的话,污泥也逐渐消失,且cod变化不大,就要大的改动,这个方法就不是很适合了。果是驯化正常后还有这个现象就不是很正常了。如果是驯化好的情况,还出现这个问题,沉淀的方式就改变一下,做成气浮的就能改善了。

      问题8:我在一家有机颜料化工厂处理废水,目前原水的颜色特别大,COD为1500mg/L左右,也就是高盐度高色度废水了,目前使用的工艺为加酸进铁碳微电解,出水加PAM进沉淀池沉淀,再进气浮池,pH在6-9之间进生化池,但是经过这一套下来颜色还很深。

      首先微电解出来的水颜色几乎没处理,估计反应器里面有问题(怎么分配投加铁碳的量)再者经过气浮池颜色还是没拿掉,大体这些下来COD去除靠近一半,再经过生化池(刚开始使用,还在污泥驯化期)去除一半。

      还有生化池出水用漂白粉脱色,可是看起来颜色还行到池子里面后渐渐的又变红了,跟原水颜色都差不多了。请问铁碳微电解和气浮池的注意点,如何才能发挥作用,还有最后的漂白水经过一两天有变色是怎么回事?

      答:废水的预处理部分铁碳不是都可以脱色,没有那么神奇,要控制进水的pH等,操作也相对复杂。不知道出水是不是颜色已经很淡,然后加漂白粉后颜色加重?如果是的话,废水中有还是有很多有机氮氧化后形成新的染料了。建议前期要进行一下药剂脱色处理。

      染料一般都是以苯胺类主要原料,很多非印染行业的废水,以苯胺为原料的,经过生化后或者氧化后,尤其是COD较低的情况下,废水颜色加重的很厉害,cod越低颜色越重。这种情况下,要考虑非氧化性物质的脱色,氧化脱色颜色更重,同时考虑一点就是氧化剂药量如果很大的话,颜色会相应的去掉。

      建议前期进行一次脱色处理。但是从你发的信息上看,生化后可能还会有颜色。如果想解决,还是要对这个废水进行一下小试的试验,如果小试试验可以脱色很好,来指导下目前的运行,从所说的情况看,目前的色度单靠铁碳和漂白粉好像不行。这和染料的种类性质有关系。

      问题9:印染污水,生化池后的沉淀池出现大块污泥上浮,并伴有恶臭。请问是什么原因?该怎么办?

      答:可能是污泥发生腐化。在沉淀池中污泥可能由于长期滞留而厌氧发酵,生成气体(H2S、CH4等)从而发生大块污泥上浮的现象。它与污泥脱氮上浮所不同的是,污泥腐败变黑,产生恶臭。此时也不是全部污泥上浮,大部分都是正常地排出或回流,只是沉积在死角长期滞留的污泥才腐化上浮。

      防止的措施有:1、安设不使污泥外溢的浮渣设备;2、消除沉淀池的死角;3、加大池底坡度或改正池底刮泥设备,不使污泥滞留于池底。

      此外,如曝气池内曝气过度,使污泥搅拌过于激烈,生成大量小气泡附聚于絮凝体上,也容易产生这种现象。防止措施是将供气控制在搅拌所需的限度内,而脂肪和油则应在进入曝气池之前去除。

      问题10:现在调试一个印染厂的废水,其中COD350-600之间,BOD180-290之间,氨氮在16.5-25mg/L之间,总磷在6-9mg/L之间,废水处理工艺为调节池+兼氧池+好氧池+二沉池出水,兼氧停留时间10个小时,好氧停留时间20个小时,兼氧池内悬挂组合填料,好氧池内没有挂填料。

      现在的问题是系统控制的最好的时候出水COD105-120mg/L之间,通常出水在150-170mg/L之间,现在出水一直在200mg/L以上,主要的困难是晚上测出COD160mg/L,白天再测就会是230mg/L,这么大的波动很奇怪,只要进水一上600mg/L出水就会跳动七八十,有时波动在100mg/L左右,不知道什么原因,其余pH,溶解氧,温度都是最佳状态。pH控制在7-8,溶解氧不是很好控制,有时很高达到6-7,一般在0.8-4之间,温度现在在20-30度之间,SV30控制在23%左右,污泥回流60%,出水色度很高。

      答:超过600mg/L,出水就波动较大,说明已经过了设计最大负荷了。建议检测一下兼氧池和好氧池的污泥浓度及污泥负荷,在COD冲击(超过600)时,可以考虑增大污泥回流比,提高兼氧和好氧池的污泥浓度。另外,应该考虑加脱色剂或者氧化剂对色度进行一下处理。

      增大污泥回流比,另外看一下二沉池沉淀效果怎么样;是否调节池之前有其它处理工序?水中是否难降解有机物,若有建议兼氧池停留时间长些。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环保网
    加关注1
  • 最具影响力的环保产业互联网平台。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0215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