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遥感调查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 海南情况不容乐观

   2016-05-11 2650
核心提示:近日,环保部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评估结果显示,海南在2000年~2010年10年间,沿海地区和城镇周边地区生态系统格

      近日,环保部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评估结果显示,海南在2000年~2010年10年间,沿海地区和城镇周边地区生态系统格局变化明显,农田生态系统面积减少328.4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加48.6%。部分环境质量指标变化明显,局部地区生态环境退化,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生态环境变化情况不容乐观。

      问题:生态环境出现退化,生态服务功能下降

      根据调查评估结果,海南生态环境质量主要存在5方面突出问题:

      一是天然林持续减少,人工林面积持续增大,草地质量总体趋差,生态服务功能降低。2010年橡胶林面积为7564平方公里,比1998年增加3557平方公里,增长84.5%。2008年桉树等纸浆林面积为1941平方公里,占全省森林面积的21.1%,比1998年增长16倍。

      二是土壤侵蚀强度普遍增大。水土流失面积从1.44万平方公里增加到1.71万平方公里,增幅为18.46%。重度以上侵蚀面积10年内增加了5.5%。土壤侵蚀强度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中部山区,极重度侵蚀主要发生在南部的乐东县、三亚市和中部的琼中县。

      三是沿海防护林破坏严重。海岸带开发强度较大,生态系统变化剧烈,区域生态安全屏障作用丧失严重,防灾减灾能力降低。红树林面积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为99.92平方公里,2002年、2013年分别为39.30平方公里和43.39平方公里。

      四是中部山区国家级生态功能区生态服务功能下降。耕地和天然阔叶林大幅度转化为热带园林,1998年~2010年近12年间植被覆盖面积减少了76.4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增加了41.97平方公里,水源涵养总量减少了1.05亿立方米,土壤保持总量减少了78.64万吨。

      五是矿产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矿产资源开采面积过大,地表植被未及时恢复,水土保持措施缺失,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未复垦矿区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土地退化和采矿区大气颗粒物污染等问题。

      对策:推进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试点生态保护红线管控

      为解决这些问题,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海南将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专项整治。重点推进林区生态修复与湿地保护、土壤环境综合治理等;组织开展海岸带保护与开发专项检查“回头看”,实施退耕、退塘、退果以及还湿、还滩、还林、还草;全面恢复修复生态保护红线区、林区、自然保护区、湿地和沿海防护林带的生态系统。

      “今后在生态修复方面,将以自然修复为主,减少生态保护红线区内人工林的面积和比例,重点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海南省生态环保厅生态处有关负责人说。

      为构筑大环保格局,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还将联合省林业、水务、国土资源、海洋渔业等部门重拳出击,加大对生态环境资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坚决整治中部山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海岸带范围内的违法开发建设活动,依法查处、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同时,海南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组织指导各市、县完成县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试点,制定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准入负面清单、生态补偿、绩效考核和监管平台“4+1”制度,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区常态化监测,建立和完善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的制度体系。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环保网
    加关注1
  • 最具影响力的环保产业互联网平台。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0215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