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智能化趋势凸显 高效改善城市积水问题

   2016-05-04 3300
核心提示: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智能化的改善水的供需问题,中国多地正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实际上海绵城市的概念并不是凭空来的,国外已经拥有先进的雨

      “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智能化的改善水的供需问题,中国多地正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实际上“海绵城市”的概念并不是凭空来的,国外已经拥有先进的雨水利用经验和技术。目前在国内,德国先进的雨水利用技术已经得到应用,德国领先的水泵企业威乐(Wilo)已着手助力改善通州科印立交桥的积水问题。

      随着人口激增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水的供需矛盾亟需解决,有专家指出2030年,我国将缺水400—500亿立方米;而每到雨季,很多城市又受到积雨困扰,面临城市内涝的顽疾,如何利用雨水资源以破解这个难题成为很多专业人士积极探讨的课题,因此“海绵城市”这个全新概念应运而生,核心就是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这不但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解决城市水源短缺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增强水分循环,净化空气,补给地下水缓解地面沉降,减轻城市防洪压力,有利于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效果。目前多地正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那么海绵城市是什么呢? 国外又有什么先进的雨水利用技术和经验呢?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在印发《住房和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4工作要点》中提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全新概念。通俗一点说,海绵型城市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将雨水吸进去,干旱的时候就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我们国家的雨水分布情况有着区域间差异明显,季节间差异明显的两大问题。因此,中国将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 、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型城市”,雨水的利用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的供水问题,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阻止城市内涝,减轻城市的排水压力。海绵城市最核心的是城市建设理念的转变,城市发展到现在,理念变了,屋顶绿地、植被草沟、生物滤池等很多东西要融在已经建成的城市区域里,要多做这些包括雨水花坛、树池、坑塘等能够吸收水、渗水的设施。

      

      雨水收集方式

      雨水是轻度污染水,雨水中有机物较少,溶解氧接近饱和,雨水中钙含量低,总硬度小,细菌和病毒的污染率也低。城市雨水的利用不是狭义的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它还包括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和地下水位的下降,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广泛的意义。雨水收集之后,一般的用途有景观环境、绿化用水、冲厕、道路冲洗、洗车用水和消防用水等。

      雨水收集的主要方式是收集屋顶和道路地面的雨水。屋顶的雨水相比来说,占到总雨量的60%左右,而且屋顶受污染的程度小,所以国外做屋顶雨水收集的多,主要是通过导流槽汇集雨水到雨水收集管网、过滤器、然后进入到储水池进行消毒处理。从屋顶收集后的雨水经沉淀和过滤等简易处理后主要用于公共场所、企业和家庭的非饮用水。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环保网
    加关注1
  • 最具影响力的环保产业互联网平台。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0215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