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为补足农村环境短板支招

   2016-03-17 2190
核心提示: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多年来,在一些地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始终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农村环境整治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不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多年来,在一些地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始终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农村环境整治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薄弱环节和短板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完善法规体系和发展规划

      与城市相比,农村环境监管滞后是不争的事实。涉及范围广,牵扯部门多,管理人员不足,装备器材落后。同时,我国目前尚无专门针对农村环境问题的法律,农村环保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

      全国人大代表冯燕建议,尽早制定和完善农村环保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抓紧研究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农村环境监测、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和实施一批地方性农村环保法规。

      “尽快建立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对各类乡镇企业、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和区域总量控制的要求,严格审批扶贫工程建设项目,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全国人大代表蒋秋桃说。

      在采访中,一些代表委员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这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应该将精准扶贫与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有效结合起来。

      蒋秋桃建议,在制定农村发展规划时应纳入环境治理保护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将环保指标纳入农村发展和精准扶贫工作目标,坚持把脱贫致富、农村经济增长目标同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指标有机结合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姜健也强调了规划的重要性。他建议,在推进农村工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将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考核体系之中,通过化肥、农药减量,生产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利用,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冯燕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冯燕建议,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和城市环保同等重要的地位,纳入环保和生态建设总体规划,坚持城市与农村并重,促进城乡环保一体化,实现城乡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公共服务应向农村延伸

      在全国人大代表李增其看来,建设美丽乡村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好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收集处理。这样美丽乡村才有基础,才能持久。

      如何让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基础建设向农村倾斜?李增其认为,国家应该坚持城乡统筹,把农村基础设施水、电、路和大气、垃圾、污水治理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集中攻坚,使农民和城市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全国人大代表李小红建议,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纳入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加大中央、省、市三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要求,分区规划科学选址,建设一批标准化的农村垃圾处理场,完善一批较先进的垃圾无害化处理设备,形成城乡共享的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垃圾综合处理体系,逐步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在李小红看来,国家要加强对各地农村垃圾站建设的引导,依据村庄分布、经济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给予行之有效的引导和规划,避免出现“有钱建、没钱管”的尴尬局面。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钱谁来出?蒋秋桃代表建议,国家应设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发展基金,完善污水管网和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场站,建设不同级别的污水处理设施。

      “各级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省财政要列入单项预算加大投入,并发挥财政投入的引领作用,带动社会投入。”李增其代表说。

      全国人大代表张全收表示,必须建立污水、垃圾处理专项资金保障长效机制,解决“有人管事、无钱办事”的问题。

      “应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站建设,鼓励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将农村环卫作业中经营性服务项目推向市场。”李小红说。

      提升面源污染防治监管能力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背后农业生产与生态环保之间的矛盾也逐渐突出。

      冯燕建议,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从理念、技术、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着力推进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按照生态、优质、高效都市型农业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进行农作制度创新,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业产业布局不合理,生产主体小生产技能单一,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不健全,上下游产业联系不紧密,资源利用率、产出率低等问题仍很突出。

      全国人大代表王鹏杰建议,根据战略集聚、科学布局、循环利用、协调发展的思路,坚持与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发展、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结合当地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和产业特点,统筹考虑养殖、种植、林果、农产品加工等多个方面,做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

      在王鹏杰看来,要把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规划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循环农业龙头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产业支撑带动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张玉珍认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必须大力培育农民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推动农民精准施肥施药,大力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大力推动有机农业规模化生产,大力制定落实有机肥生产和施用激励政策和措施。

      “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政策支持机制,形成多元化生态循环农业投入机制。整合相关支农资金,优先用于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重点扶持新型种养模式、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商品有机肥、高效环保型肥料和高效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农牧对接配套设施、农业废弃物收集加工处理、绿色防控、生态技术推广等生态循环农业节点工程建设和关键技术推广。”王鹏杰说。

      基于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监管薄弱的问题,张玉珍建议,应加强农业污染防治工作涉及的农业、环保、林业、国土、水利、建设等多个部门职能统筹协调,形成统一的监管体制,建设农业面源监测和长效管控体系,进一步加强流域尺度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实现监测与评价、预报与预警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环保网
    加关注1
  • 最具影响力的环保产业互联网平台。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0215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