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潮洪:海绵城市切莫“一哄而上”

   2016-03-07 2690
核心提示:建设海绵城市不能仅仅理解为建透水路面、搞雨水利用以及植树种草,更应综合考虑城市雨水的‘渗、滞、蓄、净、用、排’,保护好原有

      “建设海绵城市不能仅仅理解为建透水路面、搞雨水利用以及植树种草,更应综合考虑城市雨水的‘渗、滞、蓄、净、用、排’,保护好原有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既让城市遇到强降雨‘不看海’,又让雨水留得住、再利用。”全国人大代表、市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周潮洪建议,要使海绵城市建设达到预期效果,不能“一哄而上”,应正确认识海绵城市内涵,改变以往末端治理方法,做好顶层设计,有序推进,实施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统筹建设。

      “减少排水峰值是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由于‘热岛效应’导致某一时间段城市降雨强度特别大,城镇内涝、雨中‘看海’,也给居民出行造成了严重影响。”周潮洪说,“这背后反映出地下管网、排水泵站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尤其是排水管网建设理念和对现有基础设施养护管理重视不够,养护资金不到位、养护水平不高等问题。”她建议,应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养护,加大长效管理资金投入,完善城市排水设施。同时,应综合运用河道、坑塘、地下空间等,优化调蓄水方式,减少极端天气给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建海绵城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建基础设施,还应综合考虑如何解决城市蓄水、雨水净化再利用等多方面问题。”周潮洪说,“由于城市的开发建设,一些坑塘、湿地等具有蓄水功能的资源正在减少。相比于修建地下设施而言,保护好、利用好既有资源,成本更低、也更便于管理。”周潮洪建议,规划、城建、水利、市政、交通、国土等相关部门应跳出固有理念和管理方法,加强配合,形成合力,拿出整体方案,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应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的建设标准。由于每个城市的气候、地理、水系条件各异,应在《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框架》指导下,结合自身特点对建设标准再细化、再完善。”周潮洪说,比如北方城市总体降雨量小,而且降雨期比较集中,导致雨水污染程度比较高,净化难度比较大。她提出,雨水的净化再利用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一个重要课题,应加强基础研究,探索适合本地区情况的技术,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环保网
    加关注1
  • 最具影响力的环保产业互联网平台。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0215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