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城市垃圾,随处可见,也源远流长。
垃圾伴随人类文明而产生,伴随文明发展而增长,也时常考验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人类的历史有多长,垃圾的历史就有多长,对于垃圾的嫌弃就有多长,对于垃圾的烦恼就有多长,关于垃圾的智慧也有多长。
城市垃圾的惊人数量
有人的地方就会产生垃圾,因为城市人口高度集中,所以城市产生的垃圾也高度集中且数量惊人。
关于城市垃圾数量之多,可以从媒体上查询到这样几组数字:
北京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如果用2.5吨的卡车装载,能从天安门一直排到河北廊坊;
广州每两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可以一直堆到香港;
上海每个月产生的生活垃圾量,能堆出两座88层的金茂大厦;
杭州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可以填满六分之一个西湖;
2014年全国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1.79亿吨,如果堆在一起,可以堆出500多座100层的高楼。
上述几组数据没有经过认真核实,引用它只是想形象的说明城市垃圾的数量之多,如果这些比喻还不足以形容城市垃圾的数量之多,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进一步说明。
我们可能都知道,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1.0公斤,但我们可能都不知道,每人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体积竟高达自身体积的20倍,如果你活80岁,那么你一生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体积将高达自身体积的1600倍。不知道这个数字能否使你觉得意外和震惊?
垃圾面前没有旁观者
面对数量巨大的城市垃圾,每一座城市都必须做到“日产日清”,并及时妥善地加以处理,不然会影响城市环境卫生甚至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就像每一个家庭必须要有卫生间一样,每一座城市也必须要有垃圾处理设施,否则就会出现“一三七”现象:一天不清运垃圾,收集点堆满垃圾;三天不清运垃圾,满街都是垃圾;七天不清运垃圾,只见垃圾不见人。
城市垃圾处理是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它和水、电、煤气等一样,是每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市政公用设施,是每一座城市维持正常运转的刚性需求。要满足这个刚性需求,需要政府、企业、百姓还有媒体等一起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
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每个人都是垃圾的产生者,每个人都有垃圾分类的义务,每个人都有垃圾处理的责任。垃圾面前,只有参与者,没有旁观者。
垃圾围城须应对有道
一起又一起的因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运营而引发的“邻避现象”,使我们认识到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的敏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城市垃圾处理不仅是一个污染控制的环境问题,也是一个平衡利益的哲学问题,还是一个关乎民生的社会问题,甚至可能是一个影响和谐稳定的政治问题。
面对“邻避现象”,我们无法回避,也不能退让,因为垃圾不能没有出路,不然城市会“淹死”和“撑死”。我们亟需做的是,在城市刚性需求、区域环保要求和公众利益诉求这三者之间,找到一个符合法律和标准,且多方可以接受的平衡点;我们亟需做的是,选择适合的地点、采用安全环保可靠可行的工艺,及时妥善地处理每天源源不断大量产生的城市垃圾。
面对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和社会稳定的“垃圾围城”困境,2011年发布的国务院9号文件给出了应对之道: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