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从哪里来 怎么办?看专家怎么解析

   2016-02-26 3090
核心提示: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和元宵节,北京的空气质量好于往年。北京市环保局2月23日通报的数据显示,2016年除夕至正月十五,北京地区优良天数为11天,中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和元宵节,北京的空气质量好于往年。

      北京市环保局2月23日通报的数据显示,2016年除夕至正月十五,北京地区优良天数为11天,中重度污染天数为3天,PM10及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73微克/立方米和59微克/立方米,而2015年春节期间,PM10和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23微克/立方米和81微克/立方米,两项污染物的降幅分别达41%和27%。

      这样的改变只是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以来,全国74个重点城市2015年空气质量相比2014年有了明显改善:全国达标城市数量增加3个;平均达标天数比例提高5.2个百分点,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提高9.6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下降14.1%,PM10平均浓度下降11.4%,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考核细颗粒物的六省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4年下降了10.4%。

      治理雾霾取得明显成效,但根治雾霾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面对仍未彻底消散的雾霾,人们仍不禁要问:雾霾究竟是从哪来的?怎么才能赶走雾霾?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参加了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应对学术交流会寻找答案。

      1雾霾从哪来?

      去年入冬以来连续发生几次重污染天气,呈现出PM2.5浓度高,雾霾持续长、范围广的特点,这反映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一是受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二是采取的大气污染防控的措施在冬季采暖期表现出针对性不强、效果不理想;三是各地在应对重污染天气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存在经验不足、技术支撑不够的问题。”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赵英民在会上表示,此次成立的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合研究顾问组与总体专家组集合了国内一流的大气领域的专家学者,将集成目前大气环境科学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为国家大气污染治理和重污染天气应对管理决策提供直接的科技支撑。“近年来,大气环境容量呈下降趋势,再加上冬季冷空气偏少,强度偏弱,同时城市化发展也使地面风速减小,与重污染密切相关的静稳天气天数呈上升趋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士徐祥德认为,从气象角度来看,近年来不断增强的厄尔尼诺现象所带来的不利气象条件,对雾霾的形成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而对于京津冀重污染天气的形成,经过综合来源解析结果表明,今冬京津冀地区重污染的主要贡献源依次为居民燃煤散烧、工业排放和机动车排放,“其中,居民燃煤散烧是近期北京及周边地区重污染最主要的贡献源,在一次排放和二次转化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表示。

      对于这个观点,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给出了数据作为证明:“2015年11月~12月重污染期间,北京市PM2.5污染主要来自于燃煤、机动车等的一次排放和二次转化,地理上呈现由南向北浓度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规律,京西南区域站年均浓度最高,达到111.4微克/立方米;京东北区域站年均浓度最低,为53.2微克/立方米。同时,有机物和硫酸盐组分多次出现快速跃增,为PM2.5污染升高的主要贡献者;京津冀区域内各城市重污染具有良好的同步性,区域性污染特征明显;重污染期间,北京市红色预警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重污染。”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介绍,通过其“区域空气质量调控关键技术系统”对污染物输送进行的分析,发现有5条主要污染物输送路径影响北京。京津冀北部对本地污染的贡献占64%,其他区域贡献均不超过10%;京津冀中部对本地污染的贡献占53%,另外还明显受到北部的传输影响;而京津冀南部对本地污染的贡献只有45%,受中部和山东的影响明显。

      2雾霾来了怎么办?

      “大气污染原因和过程十分复杂,落实张高丽副总理讲话要求,完成《大气十条》空气质量改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要依靠科学、找准原因、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

      赵英民表示,环境保护部针对去年入冬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重污染天气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强化了科技支撑工作。

      科技标准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分析京津冀区域大气(重)污染成因,及时开展污染防治与应急措施效果综合评估,提出针对性强的控制措施,不断提高京津冀区域大气(重)污染防治与应急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环境保护部整合京津冀区域内科研资源,建立了跨部门、跨单位与央地结合的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合研究机制,并成立了联合研究顾问组和总体专家组。

      联合研究总体专家组是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合研究的实施责任主体,负责优化设计京津冀区域大气环境科学观测网,开展大气(重)污染过程跟踪监测与观测,全面掌握大气(重)污染形成机制和传输规律,深入解析(重)污染来源和成因,开展减排措施的效果评估,提出针对性强的控制措施,向公众解读大气污染成因和普及科学防护知识,为地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提供科技支撑。

      联合研究顾问组由大气领域知名院士学者组成,对总体专家组提出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研究结论等重大事项提出咨询论证意见,对总体专家组的工作方向提出建议。

      要解决雾霾问题,必须有的放矢。南开大学教授冯银厂认为,颗粒物源解析工作在大气污染防治中是非常重要的。“我国这几年一直在推动源解析的工作,已经有了多种方法,都在实战中发挥着作用。”据介绍,源解析目前总体分为三类:一是多重在线监测;二是单颗粒质谱类;三是源追踪数值模拟。

      “2015年3月,北京和张家口携手申奥,恰好这几天也是覆盖京津冀重污染过程,我们小组在3月24日进入张家口,当天下午1点进行测量解析,发现黑色是燃煤,随着入夜贡献逐渐增加,到了晚上10点贡献已经超过50%,我们推断就是散煤燃烧,尤其是居民采暖。张家口政府非常有魄力,马上组织更换清洁煤,优先换监测点周边的,3月25日开始换煤之后,发现整个区域性污染过程还是在进行,但是燃煤的占比缩小45%左右,比前面有明显降低。”中国环科院副研究员高健表示。

      通过卫星技术进行反演判断重污染过程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环境保护部卫星应用中心研究员厉青表示,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灰霾重污染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通过对霾光学厚度的反演,按能见度指标分成轻霾、中霾、重霾3个等级,其技术优势在于大范围、连续、动态、直观。

      3以后还会有雾霾吗?

      近年来,全国各地重视重污染应对工作,在重污染天气检测评估预报预警、应急管理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积累了实践经验。

      此前,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也表示,将统一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推动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而在去年中旬,京津冀地区已统一了各地排放标准。《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正式出台,也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从统计数据来看,从2013年~2015年,重污染的天数总体还是逐步减少的。重污染的程度也在变化,这个变化受其他条件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但是总体来说,2015年最严重的污染也没有达到2013年1月时的状况。所以说,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柴发合表示。“作为重污染天气应对重要手段之一,预测预警技术及应急措施的研发一直是我国政府与科研机构的工作重点。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看来,2015年冬季重污染预报预警情况,技术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空气质量预报业务化流程和平台,基本能够满足当前重污染预报预警的需求,但重污染起止时间和污染程度与实况有不同程度的偏差。“影响目前预报结果的主要难点是排放清单及其时空变化的精准性不够、气象预报存在不确定性影响。”王自发说。“当前,京津冀地区城市重污染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重污染应急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灵活性和精细化程度不高,强制性措施减排力度不够,各地应急措施协调联动不足等。”中国环科院研究员胡京南表示,针对工业企业的应急调控,提高筛选参与应急响应的行业和企业的科学性,重点减排企业应制定“一厂一策”操作方案,对燃煤电厂应区别对待,通过建立经济补偿机制缓解重点减排企业的困难;针对机动车的应急调控,谨慎采取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重点针对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重型柴油车和黄标车采取更为严格的限行措施;针对扬尘等面源的应急调控,重点加强建筑和施工扬尘、交通扬尘、露天焚烧和露天烧烤控制。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lijua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0215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