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吉宁说,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今年1~11月,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在连续两年下降的基础上,同比下降8.3%,优良天数比例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全国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Ⅰ~Ⅲ类水体比例比2015年全年增加4.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减少2.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空间布局正在优化,单位产品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在稳步降低。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必须付出巨大的、不懈的努力。
陈吉宁指出,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进程中,破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必须抓住创新这条主线。一是发展模式创新。要以绿色导向推动转型和创新,以创新和转型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二是体制机制创新。要着力于通过强化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推动落实企业的排污守法责任;着力于既强化各部门责任,又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三是管理方式创新。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设备等技术的蓬勃兴起,为我们创新管理方式,推动管理转型,大幅度提高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四是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强区域性的重大环境科学问题的研究,为众多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过程提供可靠、准确的科学解释,从而为构建高效的、系统的调控方案提供帮助。五是公众参与创新。要不断创新信息传播方式和社会参与方式,让每一个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国合会期间,陈吉宁分别会见了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国合会外方执行副主席、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部长麦肯娜,国合会副主席、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建设和核安全部部长亨德里克斯,国合会副主席、英国牛津大学马丁学院院长、联合国原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原执行主任施泰纳,就环保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陈吉宁与索尔海姆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关于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