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光伏行业资深一员,黄鸿儒老师见证了2012年以来国内光伏行业的井喷发展和风云变幻,各种技术和商业模式概念不停涌现,直到今年的最新热门话题-----能源互联网。
按照黄鸿儒老师的理解,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基础在于储能系统,实际单元构成是众多微电网。下面就请黄老师为大家详解微电网与能源互联网吧!
新能源储能系统兴起的原始需求,还是部分地域存在电网覆盖不到,或者电网建设成本过高的现实问题。
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兴起,伴随着并网条件,调度能力的升级,大电网对新能源能够充分消纳,并保持自身稳定。继而提出区域内新能源和其它形式能量源混合组网,区域内调度和消纳的微电网概念;随着微电网的进一步延伸和普及,单个微电网利用自身EMS系统的BMS系统进行调度管理电能的同时,进一步向上和大电网并网进行送电和反送电进而对电力资源进行更优化的配置。
随着微电网的进一步延伸和普及,单个微电网利用自身EMS系统的BMS系统进行调度管理电能的同时,进一步向上和大电网并网进行送电和反送电进而对电力资源进行更优化的配置。
就目前而言,能源互联网更多还是一个先行概念,微电网正处在爆发的前夜。但是因为成本原因,目前微电网规模应用存在一个瓶颈。
例如,按照10MW光伏电站分析,正常建设成本不会超过8元/w,如果采用锂电池作为基础的储能系统,配置20M瓦时储能电池,锂电池成本按照2.5元/瓦时计算,折合到一个地面光伏电站成本,仅初期蓄电池购买成本就会增加电站建设成本60%以上,这还不包含5年以后电池效能下降需要更换成本。如果采用成本相对低廉的铅酸电池(0.6元/瓦时),初期建设成本也会增加15%以上,这还不包含两年以后更换电池成本。
如果采用成本相对低廉的铅酸电池(0.6元/瓦时),初期建设成本也会增加15%以上,这还不包含两年以后更换电池成本。
当然不同电站的蓄电池配置需求不尽相同,新增成本构成占比会因不同需求发生不同变化,但是基于目前国家政策和蓄电池成本两大要素,决定了在目前的政策和技术条件下按照传统模式建设大规模储能仅从经济指标效益上分析是不具备可行性,这也是目前行业内各种储能,微电网项目需求讨论众多,实际落实稀少的决定性原因。
基于以上分析,目前微电网的发展阶段有点类似2010年国内光伏行业整体状况,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都有一定基础,因成本原因无法大规模推广。前期市场培育和兴起必定是政府或者公用事业单位主导的示范项目为主,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类:
1:电网无法覆盖的民用需求市场
此类市场在国内以广大西部边远地区为代表,广大西部地区因历史积累,自然条件等原因导致大电网无法覆盖。而所在地区居民经济条件普遍落后,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用电问题,因而由当地政府组织国有企业或者社会力量进行储能电站建设,比如中电投的玉树项目,中广核的曲麻莱项目,共和项目。
海外的也有类似的非洲喀麦隆,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微网项目,菲律宾经济适用房项目。此类项目的核心诉求是改进当地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动用国家行政手段调动资源反哺落后地区。因此政府作为实际投资方可以减少投资收益方面的权重考虑,至少不会按照同一地区普通商业新能源电站的投资收益模型进行测算,所以此类市场是初期微电网储能市场方向之一。
2:特殊地区的公用事业市场
此类市场也集中在电网无法覆盖的地方,比如西部边远地区,沿海海岛等,此类市场和上述市场的自然条件和地域基本一致,投资主体也为政府机关,但是使用方从以居民为主变更为政府机关,公用事业单位,军事机关,工程项目的目的也主要是为保障基站通讯,提供军事后勤支持等,项目工程的政治,军事意义非常强烈。
投资方考虑的也不是普通意义的投资收益模型,更多的考虑合理预算下项目工程本身的工程质量和稳定运行,组网方式多考虑传统能源加新能源混合组网互为补充的模式。
3:以人口聚居地区的分布式新能源组合的微电网市场
目前此类市场集中工业园区,大型企业等地方,利用区域内分布式新能源进行组网,利用峰谷电价差形成一部分溢出利润,同时利用EMS,BMS系统进行能源管理调度进行调峰,调频,改善新能源电力质量。个人浅见此部分市场也是微电网应用真正走向千家万户的前奏,是需要行业同仁仔细研究和政府机关大力扶持鼓励的市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微电网是能源行业的革命性颠覆。前期的市场应用定位和技术研发投入方向非常关键,个人之愚见与行业诸君共勉愿尽一己绵薄之力为清洁能源事业添砖加瓦,在此新年之际祝愿通过我辈今日之努力早日迎来天下无霾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