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十条”的出台,对污染、水质监测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同时也让智慧水务概念深入人心。利用智慧水务平台确保居民用水安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供水、用水和水污染等问题的诉求与矛盾,但要实现智慧水务的功能最大化,尚有一段路要走。
2015年4月,万众瞩目的“水十条”正式下发,对水质量提出更加严格的邀请,关于污染、水质监测等也相对应提出了要求。在这个日新月异时代中,城市水务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形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水务行业开始全面应用最新科技与互联网思维来获得长足提升,利用智慧水务平台确保居民用水安全,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对城市供水、用水和水污染等问题的诉求与矛盾。
与之相悖的是,我国完整的智慧水务概念还没有形成,智慧水务的愿景也还在探讨阶段。当前,城市智慧水务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有些城镇进行了智慧水务的规划,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规划方案还在制定当中,在这之前,思想开明的城市已经进行了智慧水务局部的建设,过去的智慧水务只是局限于供排水或者水质安全,这是远远不够的。
智慧水务建设至少要考虑城市及居民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饮用水安全的需要、宜居水环境及安全的需要、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城市管理的需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以及城市高效用水的需要、城市雨水利用与防涝的需要、城市污水处理的需要,还有城市水系平衡的需要、城市环境用水的需要、城市水生态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的需要、城市水环境安全的需要。以上各方面的需要并不是孤立的,例如城市防涝与水系平衡密切相关,水环境保护与宜居环境及安全相辅相成,城市环境用水与城市高效用水息息相关,城市污水处理和城市水环境保护一脉相承。制定城市智慧水务规划要兼顾各方需求,需要从基本需求满足做起,循序渐进地发展建设。
业内专家认为,智慧水务建设应努力做到以人为本、协同运作、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实现决策科学化、管理协同化、服务主动化和控制自动化;努力搭建包括智慧水务监测对象、智慧水务控制对象、传输网络、水务数据中心、智慧水务应用、服务对象、安全保障以及推进机制等在内的总体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