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协定终落锤 力控温升1.5℃

   2015-12-17 2530
核心提示:巴黎气候大会在全世界人民的热切关注中顺利闭幕,万众期待的大会成果文件《巴黎协定》也终于出炉。

      巴黎气候大会在全世界人民的热切关注中顺利闭幕,万众期待的大会成果文件《巴黎协定》也终于出炉。

      自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气候谈判经历了数年的低谷,在6年后的巴黎重回全球政治议程高峰。两周的谈判,承载的是这6年中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从拯救多边进程、重塑政治互信到重建机制设计的持续推进的最终成果。

      协议相对公平、平衡、全面

      确定温升目标,设立目标时间点

      据本土环保公益组织创绿中心有关专家分析,此次谈判有着鲜明的特点——各方较为理性的期待、创造历史的140多个国家领导参与、主要国家的积极灵活态度、东道主长期持续的积极斡旋和老练的现场把控。

      从日内瓦的近100页案文,到巴黎大会前54页的案文,再到大会拖堂1天后通过的31页的最终案文(其中12页的巴黎气候协议和19页的决议),在德班大会以来逐步确立的自下而上模式基础上,巴黎大会的最终结果是相对公平、平衡、全面的。

      关于公约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区分原则,在协议序言和第二条中都明确提出反映公平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及各自能力原则,并考虑各国不同的国情。

      资金议题积极的一面是设立了最晚2025年制定资金目标的时间点,并明确以1000亿美元为资金目标下限。

      在长期目标上,各国承诺到本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气温增幅控制在远低于2℃的水平,并向1.5℃温控目标努力,以降低气候变化风险;并邀请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18年发布关于1.5℃目标的特别报告。

      巴黎气候协议明确了从2023年开始以5年为周期的全球盘点机制,包含对减缓行动以及资金承诺等较为全面的盘点,促进未来各国逐步提升气候雄心,弥合实际气候行动与承诺的差距。此外在2018年建立一个对话机制,盘点减排进展与长期目标的差距,以便各国制定新的INDC。

      损失与损害机制方面,协议明确了华沙损失和损害国际机制将继续进行,以回应发展中国家的诉求。但强调这一机制不会成为任何责任或赔偿的基础,这也回应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担忧。

      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发达国家减排力度不够,援助资金细节未落实

      尽管广泛照顾了各方关切,《巴黎协定》中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尚存在需要完善的内容。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表示,协定还有一些地方可以进一步完善。按公约要求,发达国家在减排方面应率先大幅度减排,但目前他们力度还不够。发展中国家最迫切希望解决的是,发达国家为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协定中相关内容也较弱。

      目前协定中资金援助未明确落实细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尚未就2020年后的援助资金规模达成一致。后2020年气候资金安排将在2025年前达成新的量化目标,这意味着中期资金数量仍然模糊,有可能在2020~2025年出现断档。

      协定未对任何国家设定减排目标,各国将根据国内政治经济情况自主拟定减排计划。尽管大多数国家已提交减排目标计划,但有分析认为,这些减排承诺仍不足以使全球升温速度控制在2℃以下。

      针对这些问题,世界自然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与一些专家呼吁,新协定需要不断加大实施力度,各国政府要落实国内气候行动,进一步缩小减排差距,积极投资能源转型,保护弱势人群和生态脆弱地区。

      中国积极扮演领导者角色

      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国内开展低碳转型

      “中国在这次巴黎会议上扮演了积极的领导者角色,”创绿中心理事杨富强指出,“尽管如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从政府到企业到民间社会的能力建设,来更好地引领全球治理进程及国内的绿色低碳转型。”

      2014~2015年是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名字与气候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中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实现碳排放峰值(2014年习奥会),还是全国碳市场启动时间表以及中国将为南南合作出资31亿美元(2015年习奥会),都是由最高领导人宣布气候相关的重要承诺。

      巴黎会议更是自1992年达成公约后长达20多年的谈判中,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的全球气候大会。巴黎大会再次印证了,中国在气候议题上的姿态越来越开放与自信,在南北方国家之间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协调作用,促进不同集团阵营的互信与共识。气候外交、南南合作与中国建立负责任大国外交的战略相匹配。

      中国的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之路正愈加明朗,步伐也愈加坚定有力。在刚结束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绿色发展已成为未来五年规划的主要战略之一。2016年开始的“十三五”规划,有望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的管理方式。将于2017年启动的碳市场,以及继续推进的电力改革和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都将成为中国进一步深化低碳转型的重要推手。

      领导人如何看《巴黎协定》?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应对全人类面临的最为复杂的气候变化问题,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合作新时代。全球所有国家为了共同目标采取共同应对措施,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这曾经无法想象,现在势不可挡。

      美国总统奥巴马:

      《巴黎协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转折点。它建立了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持久框架,传递出全球坚定致力于低碳未来的强力信号。但全球不能因此而自满,因为气候问题不会通过这个协定而解决。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

      世界各国团结一致应对气候变化,这是向子孙后代移交更加健康的地球、更加公平的社会和更加繁荣的经济的最后机会,全球气候变化新协定将引导世界向全球性清洁能源过渡。

      印度总理莫迪:

      巴黎协定的成果没有输赢。气候正义才是赢家,我们全都将迈向更绿色的未来。气候变化依然是一大挑战,但达成此协定显示,每一个国家都甘于面对挑战、共同努力求取解决方案。

      德国总理默克尔:

      气候变化协定首次赋予整个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行动的义务。尽管还有很多工作摆在面前,但这是希望的标志,能够成功保障数十亿人类未来生存的条件。

      英国首相卡梅伦:

      《巴黎协定》不仅展示了国际社会的团结一心,也为子孙后代保护了地球。协定是未来世界的关键一步。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0215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