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说起创新和企业转型这个话题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谈到一个字,难。的确,创造一个技术上的新产品,不是光凭热情就能实现的,而企业的转型,更是隔行如隔山,从一个熟悉的行业,换到一个陌生的领域,不说企业转型生产,很多企业恐怕连如何生存都是一个问题。这样的烦恼,在眼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里,显得格外的突出。
回国创业,攻破技术难题,打破国外垄断,成就国产新品质。
12月2日,记者在河北唐山的这家高科技材料企业里,见到了正在车间里研发产品的企业负责人李泰日,曾经在日本陶瓷材料的制造企业里,工作了近十年的时间,在2013年回国创业的时候,李泰日是日本明电舍企业的技术研发高层,年收入已经达到人民币几十万元,在国家鼓励个人创新创业的号召下,李泰日在2013年,辞去了自己在日本公司的职务,回到了唐山,创办了眼前的这个工厂。
眼前的这个产品,就是李泰日创造出来的高科技材料——陶瓷平板膜。在严格的科学名称上,这种产品叫做新型高效水处理材料,简单的说,就是把水过滤弄干净的一种高科技过滤膜。是现在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造纸、化纤、制药、食品饮料、石油化工等行业处理污水必不可少的一种过滤材料。
陶瓷平板膜,是处理污水必不可少的一种过滤材料。
和很多企业相比,这家陶瓷过滤材料企业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之处,但在李泰日的心里,研发制造出来的这个产品,决定了中国的污水处理材料,未来能不能战胜日本德国的同类企业的问题。
河北唐山力必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学博士李泰日:现在普遍是850、
900(元/平方米)我们现在是300(元/平方米),肯定是不会超过的。
这个差距,如果放在一个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每年可节约购买成本至少一半以上。作为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非常需要这样的污水处理技术,每年我国进口的污水处理膜,要达到大约六七亿的规模,虽然市场巨大,但技术研发生产的阀门,始终控制在外国企业的手上,当时李泰日所在的日本企业,就一直在攻关这项技术,当时日本陶瓷膜企业的口号是,一定要研发成功,否则就无法分享中国市场的红利。
污水处理市场巨大,但技术研发生产的阀门,始终控制在外国企业的手上。
这是李泰日在日本工作期间留下的,经过反复试验、攻关,李泰日所在的日本陶瓷企业终于建立了第一条陶瓷膜生产线,年产量达到了六万平方米,尽管成本低廉,但这种处理污水的陶瓷膜,日本企业最终卖到中国的产品,每平米要价达到了1000多元人民币,这样的结局,让李泰日深深地被陷入了沉思,2013年,他带着这个疑问,回到了唐山,开始了污水处理陶瓷膜的研发和生产。
两年时间过去之后,李泰日终于研发成功,所在公司成为国内首家成批量生产陶瓷平板膜的企业。由于是第一次见到记者来关注自己的成果,李泰日在工厂里很兴奋,说得最多的,就是自己产品的创新之处。
经两年研发,李泰日所在公司成为国内首家成批量生产陶瓷平板膜的企业。
李泰日:这个一片膜,这是0.5平(方米)的话,如果说用纯水打过去,一天是20吨,就一片膜就可以抽出来20吨水。
李泰日介绍说,处理污水的陶瓷膜属于无机材料,是一种没有污染的创新型环保产品,与目前国内污水处理厂使用比较多的塑料纤维膜来说,陶瓷膜过滤污水的水量更大、使用的寿命也更长。处理污水的能力也更好。最难得是,这款中国人自己研发的陶瓷膜,比国外的产品有着更强的抗压性。
李泰日:这说明它表面的强度,非常高。
中国人自己研发的陶瓷膜,不仅比日本产品耐用,而且由于研发的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李泰日生产的陶瓷膜价格也比日本企业的产品便宜了很多,这样的优势,李泰日尤其自豪。
李泰日:(价格相当于)日本膜的大概三分之一左右吧。
王占生是我国在污水处理材料方面的著名专家,在测试了这款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污水处理陶瓷膜之后,王占生感到了意外。
污水处理材料方面的著名专家王占生也因这种创新成就感到意外。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占生:我看有很大的潜力,将来在我们水处理应用方面,可以做出很大贡献。
李泰日:换句话说,它打破了一些国外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王占生:对,这个设备的水平,应该跟国外的一样的,也是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认可,技术领先,创新产品却遭市场门槛。
12月3日,这是李泰日和公司销售人员一起,第三次到当地一家单位进行陶瓷膜的推销。此前打过两次交道,双方都比较熟悉,虽然对方的企业一再肯定李泰日的污水处理陶瓷膜,的确是高科技、好产品,但谈到要购买使用,这位负责人在现场还是打起了退堂鼓。
某设备公司负责人:就是你没有业绩,你要说大型污水厂或者是在城市污水哪已经有业绩了,各项指标得到国家的承认,国家质检部门的承认的话,那等于业绩推广,就是相对好一些。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国企招投标的有关技术规范,无论是一般的新产品,还是创新产品,规定要求研发企业必须提供产品的销售、使用业绩,如果没有这些数据,李泰日的新型陶瓷膜,都进入不了企业的采购范围。
负责人:它都有这么一个过程,没有这个过程,这种产品也不会走向市场。